:::

校園資訊

 

:::

拾貳、當環保遇上巧思-落葉堆肥造就出來的菜園

首頁 > 關於興德 > 印象興德 > 拾貳、當環保遇上巧思-落葉堆肥造就出來的菜園

拾貳、當環保遇上巧思-落葉堆肥造就出來的菜園 

 

落葉堆肥區

 

 將落葉堆肥區最有價值的身軀融入,成了教材園最具生命力的一部份!

 一個是91年度,一個是93年度校舍環境整修工程,兩個不同年代的工程會發生什麼化學變化,這是很難預期的。(如上圖)
 91年度工程是當時的總務主任鄭芳枝規劃及執行,並由接任的陳瑞香主任繼續執行至完工。本校一向努力於資源回收工作,除了是落實本身資源回收的基本需求,更兼具教學的效益。本工程設置實施資源回收工作的專區,此專區主要分為資源回收場及落葉堆肥區。其中落葉堆肥區是將兒童平日打掃校園後所產生的樹葉及樹枝作堆肥處理。希望藉此讓兒童在實作及體驗學習中,建立落葉堆肥為落葉產生的新生命觀點,感受樹葉的完整生命過程。此外去除落葉是垃圾的想法,因為將落葉回歸自然並進行物質循環,體會「化腐朽為神奇」及「垃圾變黃金」的效益。但因為落葉堆肥並不容易,需嘗試不同的堆肥處理方式不斷改進,藉以培養兒童實驗精神及解決問題的態度。
 93年度工程是的當時的總務主任陳瑞香規劃及執行,並由接任的楊文凱主任繼續執行至完工。工程有一部份是將在落葉堆肥區不遠處的閒置花圃建置為教材園,整地為階梯式梯田,規劃依課程需求或季節栽種陰溼植物,以培養兒童自然觀察的能力。然而因為教材園原土質及其他植物生長環境並不佳,使得所栽種的陰溼植物不易存活。
 本校校地狹小可謂寸土寸金,並不容許有閒置空間的,如何活化此空間是校園空間再利用的重點工作。本校推行教師行動研究成效卓著,這樣的問題使現任總務主任詹佳育構想活化此空間成為菜園當作行動研究的主題。學生家長會會長王玲玲女士長期投入學校志工行列,由於多年來對學校付出心血而產生熱愛學校的情感,所以對學校事務具有相當高的敏銳度,當她發現這個問題想到了解決方案,建議總務主任將落葉堆肥製造的有機土來肥沃教材園土壤,並營造利於植物生長環境及尋找適合的蔬菜栽種。
兩個不同年代的校園工程會對話,促成落葉堆肥區會與教材園對話及家長會長和總務主任對話,景物與人物交互的對話及交融即校園的生命故事!校園空間再利用是一種「活化」,環保的巧思是一種「創意」,而當教材園充滿綠意是「美感」,興德校園「活化、創意、美感」的精神將遍及興德校園的每一角落!
活化校園建築連結學習與生活是學校總務工作核心,不僅應從健康、節能、減廢、生態及美化等著手,更須考量校園生活機能與生命故事的建造,並努力於塑造校園建築的文化景觀。
                      -陳木金(民95)
  

 

興德國小校園

 

 興德國小在校園每一景追求品質打造品牌,每日上演動人的教育生命故事!

 綜上,以實徵方式詮釋本校品質導向校園營造三大核心「活化•創意•美感」,而所謂的「對話」,是一種「境由心生」的奧妙,更是一種學校本位校園營造理念的實踐。每一個景不僅是直觀的「影像」,更在於深刻的「人文與生態、文化與情感」所產生的「心像」,各景透過活化、創意、美感等三元素不斷做「整體間或個別間」與「興德校園十二景之間」的對話並產生激盪,產生的「印象興德」不斷回歸教育本質、課程與教學、親師生共享共榮,就是本校整體的「良好形象」。本文以「活化•創意•美感」表示三者融合為整體性;以「活化、創意、美感」表示三者的個別性,不論整體或個別的產生交互作用亦即「對話」,這也是本文題旨的詮釋。
 所謂的品質,是特別、完美、適用、價值及轉化的綜合體。(引自湯志民,民91b)此「品質」的理念深深烙印在興德國小的品質導向校園營造三個核心中,「活化•創意•美感」是ㄧ個連續性的歷程,所以也是ㄧ個不斷薪傳的成果,近十年期間歷經三任校長、四位總務主任、兩任會計主任、三任的事務組長,成為校園營造的主體人物。但只要用心,每ㄧ個興德人其實都是校園營造的主角。文中另外提及校外的教授、建築師、設計師、專業指導諮詢及許多資源人士,校內的老師、組長、警衛、職工及家長等諸多人物,都在篇篇教育生命故事擔任適當的角色。
 最後我們不能忘的是孩子們才是學校的主體,謹記「當我們給孩子一點,他們也會用生命去放大。」哲理,才能真正去彰顯教育真諦。期許興德未來有著無數的十年,無數個春夏秋冬及日月更迭,那「活化•創意•美感」將成為如同天上的明亮星星永恆閃爍的真理! 


gotop